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市场

发布时间:2015-07-08

编辑手记

620日开始正常约稿,等到刊发时市场已经面目全非。周日咨询撰稿人是否需要调整文章思路,益教授浩民评基金都给与NO的回答,并都看好未来市场。周一遇上了刘杉评论央行印钞托股市,如何退出有玄机,于是决定撤换稿件调整版面。资本市场硝烟还在继续,中国经济转型还在继续,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影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继续开放还是倒退,还是以退为进,刘杉评论最后一段此次股市危机,给所有市场参与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更会倒逼金融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并让资本市场开放更加谨慎。虽然此次股市危机可能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仍显得弥足珍贵。更值得我们思考和期待的。

 

 

央行印钞托股市,如何退出有玄机?

刘杉

 过去238年,没有人靠押注自己的国家崩溃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这是股神巴菲特的名言。

    在刚刚过去的6月,巨大的做空力量似乎想从A股市场崩溃中获得成功,而做空者在获得局部胜利同时,忘记了巴菲特的这句话。A股是否有恶意做空力量,尚无确凿证据,但因证监会强硬去杠杆导致的股票现货市场负反馈,以及股指期货的巨量空单,的确让A股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救市与否,各界虽有歧意,但市场和决策者对潜在的金融危机已经充满警惕。在上个周六,宏观当局举行了一系列会议商议救市事宜。不过在一系列救市政策传出后,最有分量的还是中国证监会一则简单的公告。

    75日晚上,中国证监会官方微信发布了2015年第17号公告。公告这样表述:为维护股票市场稳定,中国证监会决定,充分发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业务规模,增强维护市场稳定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将协助通过多种形式给予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支持。

    在此前的一天,媒体还在报道说高层对救市方式存在争议,坊间传言政府拟建立平准基金,各部门在探讨资金数额分配方案。而中国证监会的17号公告,实际宣布平准基金任务直接由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而央行将以各种形式给予流动性支持。

    这则公告没有明确央行提供流动性的数量,但这种表述更真实的意思是,央行将向证金公司提供无限的流动性供给,这就意味着证金公司可以接盘无限量的股票卖单。可以说,这是稳定股票市场最有用的政策工具。

    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稳定金融体系,保证国家安全是最重要任务,这也是政府与国民的契约。央行提供无限流动性,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进行的工具操作,并不违法,只是改变了市场主体的资金实力,虽不公平,但也属于无奈之举。在1987年美国股灾黑色星期一发生后,美联储进行了类似的操作。最为著名的措施是,美联储在第二天上午发布了一则声明,表明其提供流动性的意图。声明说:为履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责,联储今天正式声明,已准备好为支撑经济和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

    今天中国央行做法,实际是美联储救市方式的翻版。这种方法会引起意见人士反对,一是该不该救市,二是可能增加道德风险,三是带来通货膨胀。就技术层面看,央行无限量提供流动性稳定股票市场,相当于印钞票买股票。如果确实市场抛压严重,证金公司可以不断以手中股票向央行进行质押贷款,或者直接进行贷款,以买进股票。正因为存在这种可能性,投资者意识到政府稳定股市的决心,在大盘已经调整较深情况下,市场可能出现空翻多现象,自发将指数买高。果如此,证金公司购买的股票数量或许有限,而央行提供的流动性也不会过度。

    因而,提供无限流动性的救市办法,是一种绝杀办法,更是一种态度,表明政府以国家信用维护股票市场的态度。这种态度可以直接影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进而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

    在中国目前经济环境下,中央政府出此大招,显然看到了金融系统的巨大危机苗头,一定要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同时也意味着中央政府认识到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要确保融资方式的转变,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从更深层面看,稳定股市,确保不发生金融危机,、是要达到维护执政党信誉和政权稳固的目的。

    央行提供流动性稳定股市,也带来一系列后遗症,即可能增加市场的道德风险,引发通胀担忧。因此,未来央行如何回收流动性是个问题。此次稳定股市,一个决策前提是,实体经济将逐渐恢复,上市公司业绩也将恢复成长,一个持续的牛市,是央行回收流动性的必要条件。可以预测,此轮危机结束后,股票市场将稳定在上证指数4000点以上运行,并形成三五年的慢牛走势,既逐渐形成完善的直接融资格局,也为央行修复资产负债表提供便利。

    按照历史经验,政府救市后,市场还会寻找市场底,不过在中国存在牛市共识背景下,上周五的市场低点,很可能就是市场的底部,因为所有参与救市的力量,也都存在经济诉求,希望在救市过程中能够盈利。在证金公司可以无限量购买股票前提下,各方共同推高市场价格就成为一种默契。因此,上证指数4000点到4500点,将是下半年的一个箱体。待经济基本面转好,大盘将突破箱体,形成慢牛格局,成长为真正的大牛市。

    此次股市危机,给所有市场参与者上了一堂风险教育课,更会倒逼金融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并让资本市场开放更加谨慎。虽然此次股市危机可能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仍显得弥足珍贵。

    (作者为《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经济学博士)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购成指导建议)

 

 

最坏的时候,最好的时候

益智

2014年底,我写了每年的贺岁篇《羊年股市喜洋洋》,中国大陆股市十分配合,的确走得喜洋洋,从2015年上证综指开盘3258.63点,到了六月份最高达到5178.19点,涨幅达58.9%,即使为了纪念屈原跳水,端午节之前创了7年最大周跌幅也收在4478.36点,回撤后的涨幅还有37.43%,实证数据也表明我国大陆羊年股市的确牛气冲天喜洋洋。

    我在贺岁篇里最为重要的观点就是上证综指一定会超过2007年的高点6124点,理由很简单,如果中国人民认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魄力和能力,就应该拿起最能够表明立场的选票——人民币,在最市场化的三公场合——股票市场——里投下庄重的一票,那么投完票后谁的票数应该高些呢?作为不单单是经济晴雨表的上证综指,至少应该超过6100点吧。至于什么降息、降准、降税、全民创业、互联网+、一带一路、自贸区、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国企混改等等,都是展现出来的浮云幻象,唯一目的就是让指数创新高。所以蝇营狗苟的分析师们在热闹地论证各种幻象时,我们只能哂之了。

    写到这里,我的一篇关于浙江省城市垃圾处理对策的报告月底要完成,就暂停了本文的写作,时间是2015625日星期四,这一天沪指跌了3.46%,与前一天大涨形成拉锯,还算正常,626日星期五,国泰君安新股上市,本来希望资本市场能够带来国泰民安,结果沪指跌了7.4%,考虑到ST股和停牌的股票,几乎是大盘跌停板。然后证监会发言人说这是大盘正常调整,但市场上都把这一天称为626惨案,发言人冷血而又不专业的发言惹怒了许多投资者,由于629日和30日还有两天开盘,这篇文章就计划安排在30日晚上写了,这一推迟还真是决策正确。

    627日下午,被股票跌傻了的股民们在编传各种段子安慰自己时,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下调基准1年期信贷利率和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准点,分别达到4.85%2.0%。与此同时还宣布将部分服务于农村地区和中小型企业的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准点,财务公司的准备金率下调3个百分点,而上一次央行宣布同时降息降准还是在200812月,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的峭壁边缘。这条消息不仅可以证明央妈是亲妈,也狠狠扇了冷血而又满嘴跑火车的证监会发言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应对一个正常调整的股市,至于让前几天还否认6月底会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堂堂中央银行出尔反尔吗?写到这里,我对本文第二段的先见之明更加自信了,因为这次双降决策很难想象是由在2008年端午节提高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后又是央等开闸放水的行为,绝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个人所为,一定是习主席和李总理那个层次高瞻远瞩的指令(习李对策)。所以我对媒体把周小川对策(Zhou put)”格林斯潘对策(Greenspan put)”伯南克保证(Bernanke guarantee)”相提并论还是只有一个反应,哂之。

    627日,28日周末两天舆论完成了多空转换,周五几乎从跌停板逃掉的人刚刚高兴了一天便陷入焦虑,果然,629日周一上证综指高开上涨2.31%,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上午经过短暂波动后,便一路下滑,沪指一度大跌7个百分点,收盘跌3.34%。收盘后又是养老金入市、保险资金入市等老生常谈的消息,630日沪指继续低开,创下本轮调整低点3847.88点后在国家队资金的抢盘下以4277.22点近最高价位收盘,形成了技术面上的双针探底K线组合,微信时代,对于市场的评论是最不缺的,各种分析师对牛熊推手的评论多姿多彩,其实这次612日最高点5178点到6303847点两周多时间暴跌25%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更加坚定了习李对策的强大逻辑,既然这样,6124点怎么会到不了呢?与其如惊弓之鸟火中取栗刀口舔血,还不如趁此暴跌后的底部选择小盘绩优次新成长股拿住不放,下跌25%,要上涨33.33%才能到达原来的高点,因为贪婪与恐惧而导致的暴涨暴跌同样可以形成稳健的慢牛格局。那些大盘蓝筹股当然也会涨,那是在此时筑底4000点,攻克5000点、6000点关口时派用场的,精选的小盘股在此过程中会有数倍的增长。

    今天是2015年半年末,数据显示在暴跌25%后,上半年沪指飙涨32%899只个股走出翻倍行情,而创业板指数涨幅为94.23%,小盘股暴风科技涨了28.91倍,7.47万亿人民币资金流入股市。羊年股市喜洋洋过去不是一句空话,未来更是毋庸置疑。

    去年六月,沪指还在2000点徘徊,对于炒股者看似属于最坏的时刻,却是满仓家融资买入的最佳时期。我之所以能够坚定而明确地看好大盘,与我在熊市所做的功课息息相关,通过对宏观面的《压力测试:对金融危机的反思》、微观面的《与狼共舞》、《量价秘密》、《顺势而为》、《按图索骥》、《擒庄秘籍》、《至臻掘金》、《与趋势在一起》等大师著作的翻译,再结合中国实战经验与映证,也算有些心得。现在经过可以载入历史的暴跌之后的最坏时刻,沪指却在4000多点牢牢站稳,不但相对于一年前是最好的时候,回头看时也是千金难买牛回头的最好时刻。(写于630日)

    (浙江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学教授)

 

 

浩民评基金

王浩民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上半年的中国股市,乐极生悲最为贴切不过。 6月份的行情让新老股民、基民妥妥地感受了一把过山车般的刺激,但这种刺激的感觉不是很爽,而是让人格外郁闷和看不懂。人造牛市开头,人造熊市收尾,上半年股市也算过得有始有终。

    615日是6月份大盘走势的分水岭,也是A股整个上半年的转折点,沪综指刚刚在前一交易日创出本轮牛市的新高5178点,之后便直转急下,在接下来的10个交易日便暴跌1100多点。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尽管有央行的降息降准双拳出击,但在空头洪水般的冲击下,430042004000各个整数关口在半日内便无影无踪。许多前不久还在风口的热门股票在短短的两周便被腰斩。辛辛苦苦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回真的是这样。

    偏股型基金随股市潮涨潮落

    受伤最重的除了激进的新生代股民之外,还有比股民还激进的部分基金。截至615日,583只可比性(不含年内新成立)股票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超过100%,但到了630日,年内平均收益率降到了56%,涨幅超过100%的仅剩13只,部分前期收益率极高的基金与大盘一起一泻千里。以上半年涨幅冠军富国低碳环保基金为例,该基金5月底涨幅曾达到了216%,到6月底便缩水到160%,一个月内其涨幅缩水四分之一。当然这还是相对比较抗跌的基金。再来看6月份当月数据:近八成(79 %)的基金跑输大盘,其中次新基金鹏华高铁分级当月跌幅达33.70%,该基金刚刚成立一个月其净值就迅速缩水到0.66元。

    尽管如此,各类偏股型基金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收益。根据Wind资讯数据,上半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55.96 %,指数型股票基金平均涨幅为38.36%,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为39.95%;同期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涨幅分别为32.23%26.58%94.23%

    上半年主动型股票基金之所以这么风光,大多是依靠上半段重仓成长股打下的殷实家底,即便是经过后两周的暴跌,还是远远跑赢了大盘。从单只基金来看,共有13只股票型基金、4只混合型基金实现了翻番;296只股票型基金和127只混合型基金净值涨幅超过了50%,占比分别是51%37%。这些基金致胜的关键在于准确的把握了市场热点,互联网+、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具有较高成长性的行业是这些基金重点关注的对象。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涨得这么好,不是都赚钱。最差的招商中证证券分级基金以-10.40%的收益位居1200多只偏股基金的末位,与第一名相差170%。另外还有几只基金一起躺着中枪,5只亏钱的基金中的4只都属于跟踪证券或保险指数的被动型基金。值得一提的是,上述4只基金在去年涨幅大多在第一梯队,今年表现差的原因除了跟踪的板块表现平平外,自己的脚步没踩到点上,半路跟丢了。不过,如果你眼界够高,年初选择一只跟踪创业板或消费类指数基金的话,赚取六七十个点的收益也易如反掌。

    货币宽松继续助力债券走牛

    尽管货币趋宽政策的边际效应在减退,但接二连三的降息降准毫无疑问支撑了债市的走牛,前6个月债券类基金平均收益率为7.06%,超过了去年同期的5.63%。债券基金整体收益率提升,一是受利率下降的影响,二是股市走牛带动一批可转债基金走强,从而也拉高了债券基金的总体收益率。不过,可转债也是把双刃剑,跟对了扬眉吐气,跟不对灰头土脸。表现最好的中银转债增强A上半年赚了37.82%;业绩垫底的银华中证转债亏了18.06%,成为所有2000多只基金中的副班长。同是投资可转债,业绩却是天差地别,真是一样米养百样人。按照是否投资股票进行分类,上半年纯债基金平均上涨5.39%,一级债基(参与打新)平均上涨6.31%,二级债基(参与二级股市)平均上涨10.06%

    QDII基金趋向边缘化

    尽管有沪港通的推波助澜,投资港股为主的QDII基金也曾猛涨了几周,但上半年QDII基金的整体表现仍然差强人意,整体收益率只有2.61%。但其两极分化一点也不比A股基金差,第一名的富国中国中小盘赚了17.66%;排名垫底的中银全球策略亏了11.23%。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缓慢、美元指数的上行以及供求压力的持续,大宗商品继续呈现熊市。看来,想在全球特别是美国捞金并不容易,不好好做功课,到哪里赚钱都不会轻松。

    记得一个月前大盘接近5000点的时候,曾有不少人让推荐基金,当时的回答是:这个点位推荐基金并不太容易,不过可以给点儿建议,一是对于今年以来涨幅巨大的基金最好减仓,特别是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抱团创业板的应获利了结;二是若认购新基金可考虑非主流的新发基金,回避互联网加、高铁之类的热门新基金;三是关注今年以来表现一般,但投资方向明确、与金融行业相关的基金,以规避大盘暴跌带来的风险。此建议的依据是:风水轮流转,明日到侬家,再强的牛也有歇脚的时候。从目前来看,这个建议是相当有意义。如果牛市还在的话,下半年风格转换是大概率事件,市场重回价值投资也是必然。

    (金智东博(北京)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读《战胜华尔街》有感

 中欧基金刘明月策略组

    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用这八个字来形容股市再恰当不过,而彼得·林奇却连续13年战胜市场。究竟是他天赋异禀,还是他有着特殊的投资诀窍?

    显然,林奇太过了解我们的困惑,于是撰写了《战胜华尔街》。该书既是一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经理的选股回忆录,又是一本难得的选股实践教程和案例集锦。书中讲述了林奇是如何实践自己的投资方法,最终战胜自己,战胜华尔街。

    勤奋是投资成功的底色

    彼得·林奇第一次上《华尔街一周》节目时就说:投资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虽然林奇素以选股灵活性出名,有股票多情种的美称,但灵活性的基础是他勤奋地考察和研究公司。他自己曾这样总结: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未变。

    选股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林奇每年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找到足够的小虫子来满足麦哲伦基金庞大的胃口。“1980年我总共拜访了214家上市公司,1982年增加到330家,1983年再增加到489家,1984年略减到411家,1985年又增加到463家,1986年更是增加到570家。

    选定好股,重仓下注

    华尔街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投资者买了一只涨幅200倍的股票,最后却跳楼自杀了,因为他只买了100股。可见,选到了好股,还要敢下重注才行。

    林奇投资生涯中最成功的几只股票都是他的重仓股,往往是达到了一只基金可以达到的总资金5%的上限。1982年买入的克莱斯勒就是这样一只重仓股,还有沃尔沃和房利美。他从克莱斯勒公司身上赚了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沃尔沃获得了7900万美元,最神奇的是房利美,一只股票为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

    耐心持股,坚持到底

    这个市场永远存在机会,但把握住机会需要的是耐心。在这方面,林奇在投资生涯之初有切肤之痛。

    林奇早年发现了家得宝建材公司,当时股价只有25美分,他买进持有一年后就卖出了。15年后,改股上涨了260倍。同样的股票还有玩具反斗城、阿尔伯逊、联邦快递,他都因为没有耐心持股而错失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

    有了早期的教训,林奇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一旦找到好公司都是长期耐心持有。1982年他买入克莱斯勒一直持有到汽车股一个周期的结束。1977年开始买入房利美,最终成为第一重仓股。

投资视点

    “稳增长、调结构仍是经济生活的主线。对于A股市场,整个市场的重心是向上移的,但由于去年累计涨幅相对较大,整个大盘的涨幅可能相对有限。未来市场整体风险可能并不大,向下的空间可能相对较为有限,但是不排除市场会出现短期调整的可能。

    看好的行业:

    一、偏传统的行业:保险、部分券商、部分银行、地产转型、零售转型等中游制造业。

    二、调结构受益行业:关注偏消费、偏服务、偏高端技术、偏民生的行业板块。

    三、关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其渗透到各行各业,寻找未来真正的巨头。

    (中欧基金刘明月高阿尔法策略组)